喜报 | 我院两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近日,教育部公布“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名单。经专家综合评议,遴选出了41个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共有2个项目入选。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研究与建设

负责人:潘云鹤

2018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京组织成立了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由潘云鹤院士担任编委会主任,郑南宁院士、高文院士、吴澄院士、陈纯院士和林金安副总编辑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 包含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算法模型、技术系统、硬件芯片和伦理安全以及“智能+”学科交叉等方面内容以及实践系列教材,形成了理论技术和应用实践两个互相协同系列。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理论技术)一共22本,由来自浙江大学在内的12所高校老师参与编写。

为了加强人工智能算法学习的实训,浙江大学发布了“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创新平台”(其中实训平台为智海-Mo,https://momodel.cn/)。类似于MINIX操作系统,“智海”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工具。智海将成为链接研究和教育的有机组合——一个可以教育学生(未来的创新者)将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众多行业的平台。即“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创新平台”将创新技术需求和教学实践场景紧密结合,在Mindspore、ModelArts和飞桨等人工智能编程框架的支持下,鼓励学生研发基于国产人工智能软硬件体系的人工智能算子库和应用场景模型,开源开放案例、算法、模型、数据和应用场景等,创新产教融合、科研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1年4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同济大学联合华为、百度和商汤公司开启了学科交叉一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AI+X”项目,给来自六所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培养。“AI+X”项目构建了跨学校、跨学科的人工智能科教创新社区,并通过课程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和SPOC课程的形式组织学习,目前相关精品课程已达40余门。AI+X微专业正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研究与建设这一项目将以“教材、课程和实训平台”三位一体形式,提出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研发贴近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需求的系列新形态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营造人工智能教学生态系统,建设AI+X微专业和开展微认证,推动教材推广使用。

2021年11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吴飞教授、何钦铭教授与吴超研究员在《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发表题为《AI+X Micro-Program Fosters Interdisciplinary Skills in China》的文章,全面介绍“华五首倡、六校联合、企业参与”的AI+X微专业如何培养创新性一流交叉人才的实践。

此项目入选“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围绕在线实践成效的教材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与实践

负责人:何钦铭

PTA作为计算机学院教师团队开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开放在线实践教学平台,支持更丰富的题目类型,其编程类题目具有与PAT相同的判题环境,题目库由全国高校程序设计与算法类课程的教师们共同建设。至今已有815所高校(单位)的6675位教师使用,注册用户近270万人,各类习题近16万道,影响力日益扩大.。

基于PTA平台,以程序设计类教材为例,计算机学院何钦铭教授团队针对传统教材建设与使用在新兴领域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分类指导性不够以及更新的内容精准性不够的现状与问题,围绕在线实践成效的教材建设和使用模式进行研究,构建教材与实践平台互动、融合的模式

何钦铭教授,陈越教授等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国家规划教材在PTA平台上配套提供课程习题和评测平台,被很多高校引入使用,受到广泛好评。2021年何钦铭教授团队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此项目入选“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内容整合 :胡迪斐 | 吴志航

编辑 | 责任编辑:胡迪斐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