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向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课内外联动”
以面向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课内外联动”
通过设计分步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法,推动项目任务驱动和主动发现式的课内外活动联动。
(1)项目任务驱动的课内外联动
以大作业程序、系统设计实现等为任务,在教师引导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课外的自主学习、团队设计等活动,学生再回到课堂上讲台讲解设计思路和结果,将启发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基于案例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在项目设计学习活动中的组合贯通,实现课内外活动的有机联动。如,“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每周有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讲解上周布置的、团队合作的项目设计任务的思路和结果。根据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在这方面20多年的实践结果,我们已经出版了国内第一套面向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系列实践教材。
(2) 主动发现式的课内外联动:“点灯行动”
有针对性地规划了整个专业的课程实践环节,在第3学年末的暑假特别设置了主动发现式的学生实践环节—“点灯行动”。引导学生利用暑假回家时间,主动联系熟悉的单位,发掘软件项目需求,并把点灯行动课程与后续的项目实践和毕业设计有机的关联起来,经过4年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 学生的角色转变,能够主动发现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软件项目需求。学生能够主动应用前期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获取、分析和总结相关需求。 不少参加点灯行动课程的学生主动要求把相关软件需求在后续项目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中实现。而且,其中有多个系统最后部署到了当初的项目环境中,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来自各个行业和部门的软件项目需求,成为今后软件工程课程实践的后备资源。 截至当前,通过点灯行动,4年来训练了80余名学生,已经产生2篇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有3人次获得Google“第二届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总决赛二等奖。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的协议。总结、归档了几十个实际的软件项目需求。20%的需求得以最终实现并投入使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3)分步式、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支持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
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考核,从“结果”考核逐步向“过程”倾斜,使学生认真对待实践中的每个环节过程。其方法:课程考核加大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比例,增加项目方案评审、中期检查、验收答辩等环节考核,将简单的课程设计报告评估向实践过程环节倾斜,同时给研究综合型实验完成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分数。例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期末考试占50%,平常上机实践占25%,期末上机考试占25%,同时将大型作业以团队合作、中期检查、分组答辩的考核形式作为课程加分。